20年前的他摆过地摊、开过出租车,白手起家。现在的他拥有国内规模最大、藏品最具实力的私人美术馆——龙美术馆,被誉为“中国巴菲特”、资本猎豹的“草根富豪”。他就是中国资本市场颇具传奇色彩的“艺术冒险王”——刘益谦。
2014年,刘益谦击败众多外国竞争对手,最终以逾4500万美元的天价,将巨幅明代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收入囊中,创下了当时中国艺术品在所有国际拍卖行拍卖的最高纪录。
同年,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上,刘益谦以2.8124亿港元成交价,将一只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收入囊中,创下中国瓷器的世界拍卖纪录。三个月后,刘益谦在鸡缸杯付款和交接环节中,付款刷卡24次,他在交接过程中用鸡缸杯喝茶的举动,更是在网上引起热议。对此,刘益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称,“这鸡缸杯20年没见了,现在东西属于我了,就喝了一口,这是很正常的心态”。后来,刘益谦没再用鸡缸杯喝过茶,仅表示“那是个偶然机遇”。
事实上,鸡缸杯并非刘益谦在艺术品收藏界的首次出手。1993年,刘益谦踏入艺术品投资领域,收藏范围从古代字画到现代油画,从珍稀瓷杂到古代家具,从邮币到玉石,无所不包。但是他的每一次收藏都遭受外界非议,甚至陷入真伪、抄袭风波。
有媒体报道称,2009年以来,刘益谦和妻子王薇每年都要花10亿多在艺术品收藏上。
问:记得您第一次买艺术品是在嘉德,迄今为止您算过花了多少钱了吗?
刘益谦:没法算一共花了多少钱,从1993年到现在26年,主要花的钱就在这里,平时也没什么消费。现在开了三家美术馆,相当于说原来是个人爱好,现在有了美术馆,就需要向社会承担公共教育的责任,责任心更大了,所以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自己没事给自己找压力,但是美术馆现在赔得越来越多。
问:美术馆为什么会越赔越多?赔钱您还继续坚持是为了什么?
刘益谦:因为做展览的感觉越做越好,策展水平越来越高。像我们现在做的龙美术馆有两个部分,一个部分主要是馆藏。一个好的美术馆我认为首先不是建筑,建筑只是个外表,主要的内在是收藏,也就是内容;第二,龙美术馆还有一个功能就是接受外部艺术家的展览。现在接受外部艺术家展览相对来说比较多。我感觉还是要把美术馆做到一定高度。既然做展览,肯定不能从效益上去看。并且我认为它本身定义为公益事业,在未来几十年很难找出盈利模式。
问:为什么每次别人问您,您都说您不懂艺术品呢?
刘益谦:人家问你懂不懂,首先是把你定在一个比较高的高度。事实上,我比一些社会普通大众来说懂得多,但是我认为我与学者距离差太远了,我只能说是喜欢。我感觉一个人不能因为今天买了几件艺术品,就把自己当成一个“家”了,我认为我还是个“艺术爱好者”。
问:您对现在的艺术品市场怎么看?您觉得艺术品市场价格以后会怎样?
刘益谦:我认为随着老百姓的生活改善、对文化的重视、从单一的物质享受到精神层面的享受,开始有了这种追求以后,那么中国艺术品整个市场就会普涨。普涨后,人们慢慢进入到对艺术的了解。我本身就经历过这样的过程,原来很难说为什么这个东西就比这个东西贵。从外来说,我也很迷茫。但是随着经历了这个过程,你就知道这个贵是应该的,这个便宜是应该的。
我认为,现在年轻人喜欢艺术的越来越多,整个社会对艺术的理解也越来越多。现在市场上比较明显的现象就是普通的艺术品基本上价格就停在那里了,好的、特别稀少的、历史地位特别高的艺术品现在很难找。不是说价格,而是好东西找不到,而且好东西特别贵。
问:您认为以后的艺术品市场会怎么样?您以后会关注哪个方向?
刘益谦:我认为以后艺术品市场会分化。中国古代书画、中国古典艺术包括瓷器、古董之外。还要投入更多精力关注西方当代艺术。
问:2016年12月,宏图高科宣布收购北京匡时100%股权。作为国内排名靠前的艺术拍卖公司,北京匡时与您关系匪浅,您还曾计划参与到宏图高科收购北京匡时的募集配套资金方案中。为什么这轮上市公司经历这么多、这么深的困境?
刘益谦:我们过去三四十年,企业原来一直在做大做强,讲规模、要做大,比较浮躁,现在去杠杆,短期资金投资长期的东西,中间资金链断裂,投入的东西无法产出,也收不回来。我认为这主要是经济环境所造成的。并且这种困境起码会持续两三年时间,现在资金链紧张,原来到处并购、收购,现在天天叫他还钱,谁都受不了,现处置也不好处置。事实上也还是“一刀切”的问题。
刘益谦每年砸向艺术品市场的资金少则几亿,多则十几亿,成为中国艺术品市场上最慷慨的超级买家,也被认为是中国艺术品进入“亿元时代”最重要的推手。同时,这个超级买家为自己创造了一个个艺术品投资的财富传奇。
作者:刘昱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