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是一个人来人往、各色文化激烈碰撞的城市。因汇聚了来自日本各地的打拼者,东京的包容度也格外地高。任何新兴事物的产生和流行,都会得到大家踊跃的尝试和接纳。在那里,除了博物馆、美术馆这样的传统欣赏途径之外,近年来还兴起了一种新方式——由艺术家与颇有人气的时髦商店一同开办艺术博览会,让艺术走进普罗大众的视线。
青参道艺术博览会,自2007年至今已举办至第十三届了,每年10月人们都会在东京青参道与它见面。和一些自上而下举办的展会不同,青参道艺术博览会参与门槛低,质量却不打折扣,旨在给予大众更多体验艺术的机会。
对国内游客来说,青参道也许是个陌生的名字。不过,若是提到原宿、表参道,大家就很熟悉。青参道与它们一样,都是东京的商业街。青参道艺术博览会是以沿着青参道、表参道周边的精品购物店、咖啡店、美容院而举行的亲民艺博会。博览会期间,不同的商铺会展示许多青年艺术家的作品,每个场所还会重点推介一至两位艺术家的作品。参展艺术家的国籍不仅限于日本本国。
这个自下而上生发出来的艺术盛会,让原本就充满着艺术设计气息的时髦街区,展现出更为浓厚的艺术效应,也因此带动了周边社区的连锁反应,碰撞出更多可能性。
发现惊喜般发现艺术作品
如果是去艺术场馆参观,人们都会在出门前就做好充足的准备、做好攻略。比如,确定好“今天要去哪个场馆、看哪几场展览、门票费用是多少、大约要停留多久”等等。到达美术馆、博物馆、画廊后,则通常按照既定的参观路线展开欣赏。在这种情况下,对艺术有颇多了解的人能欣赏得津津有味,而没有做好功课的普通参观者则可能觉得有些乏味枯燥。
如何让普通观众也能投入欣赏?为了应对这个问题,青参道艺博会想了不少招儿。比如,把艺术作品与商品一同摆在置物架上,或把作品装饰在店内客人休息区的桌面上,并使其完美融入。这样,逛街购物的人就会像发现惊喜一般地欣赏眼前的艺术品,而不会有任何沉重的欣赏包袱,艺术也不再是孤芳自赏式的呈现。
今年青参道艺术博览会的展示空间Valmuer就是这样布置的。这家店铺主要展示日本青年艺术家池平徹兵的作品。在原有的橱窗展示外,展览方还在玻璃窗前增添了艺术家手绘的幕布。这样一来,观众还没有走进室内参观前就会先被吸引。池平徹兵用单线勾勒的花卉、动物图示与店内风格、陈设十分相称,远远看去,从天花板处垂落下来的植物与作品搭配在一起,增加了空间的灵动性。
博览会的观众都是谁?据介绍,除了去年的“回头客”外,更多的是来附近逛街而偶然遇到博览会的人。为了让客人驻足停留,店铺在客人休息区配备了一些纸张和画笔,让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涂画和记录。于是,店铺也从单纯售卖物品的场所,变成了和客人进行精神交流的空间。
和艺术家像朋友一样交流
日本十分注重扶持青年艺术家。不过,大部分的扶持方式都是通过各类美术协会统一租赁美术馆、画廊,对艺术家作品进行不定期的展览。虽然前去看展的观众不少,但人们常常见不到艺术家本人。因为艺术家只在开幕首日与观众见面、交流。只有个别艺术家会时不时来到自己的作品前,向参观者介绍自己的作品。所以,尽管是在知名美术馆看展,普通观众和艺术家的距离却没有拉近,缺乏面对面的互动。
在东京,美术馆的观众以中老年人居多,他们对于太过前卫和时髦的作品有时并不能完全接纳。而年轻观众则基本都是被一些大牌艺术家和重量级作品所吸引,对于还不是特别出名的青年艺术家的作品缺乏关注。有时,虽然展览空间都是相互连通的,人们也不会走到旁边的展厅多看一眼,而是在大牌展览“打卡”之后就离开。
在商业画廊举办展览的青年艺术家也面临这样的困局。一般来说,只有展览开幕当天的流量比较高,后续参观人数逐渐减少。观众进入画廊也只是进行粗略观看,很少有人进行下一步的咨询洽谈。因此,拉近大众与青年艺术家的距离尤为关键。
笔者在本次青参道艺术博览会期间采访了青年艺术家池平徹兵。他并非学院派出身、注重技法的艺术家,而是致力于拉近艺术与大众距离的创作型艺术家。由他创作的作品,如千叶县车站的屋顶壁画项目和日常出版的童趣绘本,无一不是从自然环境中潜移默化生发出的艺术,同时也反映着艺术家真诚的内心。对于艺博会,池平徹兵也有着别样的感受。他坦言,这种形式与在画廊展览十分不同。青参道艺博会利用商店的属性展开了更多有意思的延伸,让自己可以跟一些时装设计师、模特等不同职业的人进行交流互动。在轻松的氛围中,艺术家与参观者展开茶歇探讨活动,如同朋友间喝下午茶般愉悦,与严肃场馆中小心翼翼的谈话截然不同。
线上社群为线下引流
在线上交流尤为方便的时代,不同的职业、生活状态中的人们,因为相同的爱好进入了相同的社群。如今,每一款应用和小程序都有着对应的社群功能。每个由用户自发组建的社群背负着不同的使命,也产生了不同的价值。
艺术社群文化以展览分享、优质艺术家内容推荐、闲谈观展感受和购买艺术品的心得为主,同时也具为线下活动引流、形成艺术品相关联的流量扶持等功能。此次博览会在展览前期就在社交网络以及主办方网站上做起了宣传。众多参展艺术家也用自身的社交账号参与宣传,形成联动效应,让社群生活变得更为开放鲜活。笔者注意到,部分前往现场观摩的观众也是通过艺术社群的传播,才了解到活动的相关日程、艺术家的感受、心得等内容。而在展览现场感受、观摩、消费艺术品之后,周边还有许多值得一去的地方,例如名牌汇集的表参道、小众中古店汇聚的原宿、隐藏于闹市之中的根津美术馆等。
可以说,以东京为项目开展地的青参道艺博会让艺术与社区生活产生了别样的交集。期待更丰富的艺术元素走入社区与街道,点亮人们的生活。
作者:高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