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尔艺术展迈阿密海滩展会”在十二月初人头攒动,预示这一年繁忙的艺术博览会即将迎来谢幕。
2022年恰逢“巴塞尔艺术展迈阿密海滩展会20周年,DRIFT工作室(阿姆斯特丹艺术家二人组Ralph Nauta和 Lonneke Gordijn于2007年成立的工作室,该工作室由60余名跨学科团队组成,致力于体验雕塑,装置和表演)在博览会的举办地迈阿密海滩会议中心举行了一场无人机表演。这样的无人机表演上次上演还是在2020年的鹿特丹上空,以致敬新冠疫情初期奋战在一线的工作者。2019年12月的迈阿密海滩展会,也是疫情之前最后一场大型艺术博览会;3年后,画廊通过推出重量级作品来庆祝疫情后艺术市场的回归。
本月的迈阿密,已经不再依赖于在会议中心展出的艺术品。即使博览会消失,其他的还会继续。如今,普遍的说法是,“严肃的”藏家和他们的“严肃的”顾问不再执着于去迈阿密了,因为博览会已经成为一个附属活动。但是,藏家们还是会出现。
到过迈阿密海滩展会的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记忆。比如在凌晨4点的汉堡店讨论艺术资本,比如看到艺术品经销商租了一辆加长豪华轿车,载着朋友们在迈阿密兜风;比如有一年展场外的柯林斯大道被洪水淹没,出租车价格飙升9倍,每个人都提着名牌鞋赤脚蹚水……
对于印象最深的作品,有人会想到奈良美智的狗狗雕塑,或者2019年卡特兰的胶带香蕉,以及“卢贝尔效应”(卢贝尔夫妇以收藏眼光闻名,他们会提前批量购买新兴艺术家的作品,如果艺术家作品被他们关注将获得市场关注)……这些关注点似乎和艺术本身无关,或者说,迈阿密不是欣赏艺术品的理想场所。
艺术界又不得不承认,过去20年中,艺术行业总体上已经被“迈阿密化”了。这并不代表着艺术的衰落,其中包含了很多,比如从巴塞尔迈阿密海滩人头攒动的派对联想浮华的名利场,年轻的艺术家则想着作品如何更吸引眼球。
虽然一些展出的作品让人摸不到头脑,但一如所有博览会的销售报告,在迈阿密,画廊同样描绘了美好景象。但也有一些画廊表示,他们的预期很低。像是佩斯画廊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克·格利姆彻 就认为市场情绪仍不明朗,“我们带着‘观望’的心态来到迈阿密,不确定艺术市场的晴雨表会在更广泛的经济担忧中指向何处。”但随着战后和新晋艺术家带来数百万美元的销售额,集体担忧很快得到缓解。
比如佩斯画廊带来的艾格尼丝·马丁标志性的作品的《无题14》(1998年)以700万美元售出,同样在佩斯展位上,安迪·沃霍尔1964年的画作《花卉》以 380万美元的价格售出。佩斯画廊还表示,销售了米拉塞斯、洛伊·霍洛韦尔等相对年轻的艺术家的作品;带来阿什莉·比克顿、阿莫阿科·博阿福、吉姆·肖、亚历山大·史密斯 、安娜·韦恩特等艺术家作品的“高古轩”报告称,其50件作品在展会开放时间内售出。在不少画廊看来巴塞尔展会的影响力仍然存在。
比今年的博览会上韩国雕塑和装置艺术家徐道获2022 年的作品“倒置纪念碑”,表达了一种愤世嫉俗的意味。约纳塔斯·德·安德拉德由 25个黏土屁股组成的雕塑组合《失物招领》则让人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