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让·努维尔中国首展

普利兹克奖得主、知名建筑师让·努维尔的中国首次个人展览“让·努维尔:在我脑中,在我眼中……归属……”,11月6日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幕。

意外的是,展览没有纸上作业,而是将展厅转变成一个黑暗的剧场,以一部长达三个半小时的电影拉开序幕,诗意般地展现让·努维尔的所见所想。他说,此次展览就是一次“离经叛道”的行为。

让·努维尔(Jean Nouvel),1945年出生在法国的西南部阿基坦大区洛特-加龙省的菲梅勒。1966年自波尔图美术学院毕业后,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并于1971年获得学位。他曾是建筑师克罗德·巴夯(Claude Parent)的助手,受启于城市规划师和理论家保罗·维希留(PaulVirilio)。自1970年,他开始从事个人建筑创作。他曾是1976年反对建筑设计企业化运动“三月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他亦为法国建筑师联盟的创始成员。

让·努维尔的建筑遍布全球各地,他可能是世界最高产的建筑师之一。2008年让·努维尔荣获普利兹克奖。在法国,他被授予了法兰西建筑学院金质奖章、两项法国银角尺奖和国家建筑大奖等奖项。

尽管高产,但他始终追求变化与创新,自其事业初期他便坚决反对国际主义风格所导致的千篇一律的建筑。他关注建筑物的在地性与情感,并凭借新科技和新材料,营造建筑与周遭环境、历史文脉之间的和谐关系,激发人们产生共鸣与回响。

卡塔尔国家博物馆
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

光,对于努维尔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建筑元素,他善于运用光的感染力,揭示建筑中不同空间交融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并营造出独特的流动性叙事,无论是他的作品卡塔尔国家博物馆、阿布扎比卢浮宫、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等,都是充分展现了这一点。

澎湃新闻了解到,此次展览并非一次常规的建筑展示,而是一个光影的剧场。建筑师努维尔把展厅转变为剧场,向观众呈现一部由其担任监制的长达三个半小时的电影。这也是他的首部电影的全球首映。同时在另一侧则是6件以建筑为原型的艺术作品。展览试图让观者沉浸式体验这位建筑师设计实践背后的所见与所想,从而进入其思绪和情感的归属之地。

以电影述说建筑师的感悟

影片拍摄了努维尔在世界各地的逾百个建筑项目,从效果呈现到实景拍摄再到生临其境与建筑,通过诗意的分镜、梦呓般的旁白,映现其过往的建筑生涯,展现他对世界万物及生命的关怀。努维尔时常提及建筑师和电影导演的角色是类似的,创作建筑的过程如同拍摄一场电影。

努维尔认为,此次展览将是一次“离经叛道”的行为,它最初源于自己意识、思考与想象,随后借助影像媒介将头脑中繁多的情境赋以实体形态和韵律,让脑海里的瞬时记忆成为永恒,激发出全新的讨论。

首映礼现场,观众观看努维尔的电影

走入展厅,可以用“黑”字来形容。整个展厅被放入到了一个黑暗的空间中,前面是一个大屏幕,观众可以如同在电影院中那样欣赏努维尔对于建筑的思考。当然,不同于往常我们所认识的电影院,前排有散落的桌子和椅子,如同一场黑暗的宴会。

努维尔希望展览改变一些尺度,在一种新的尺度下有一种更好的体验,“我们通过这样的尺度改变常见的一些图像,改变了时间。这样就有机会在一个特定场域体验一种情感,可以看到很多细节和光线,看到人,看到人和建筑之间关系。”

“我们把展厅变成黑暗的,但是我觉得并不是黑暗,实际上能够看到大家,它也是亮的,但是是忽明忽暗,有的时候大家出现,有的时候大家消失。大家说5个小时电影是不是太不人道了,我认为这个展览是没有终结的展览,可以是大家多次来,每次来都有不同体验的展览,大家可以走来走去,可以躺下来,可以离开,过一个小时再回来又有新的体验。”让·努维尔这样说道。

阿拉伯世界文化中心
马赛之塔

“这个展览非常特别,因为它没有纸上的作业,和寻常的建筑展览不一样。它是反向而行,我们的建筑变成黑暗当中的投射。不知道大家觉得我们是身处电影院里面,还是古典希腊广场上。”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龚彦说。

另一侧的小尺度建筑

在展厅中,观众可以看到,一面墙将展厅分为了两部分,一边是大荧幕电影,另一边则是尺度非常小的建筑——6件代表性建筑为原型的艺术作品。

展览现场

这6件代表性建筑为原型的艺术作品,分别为《卢塞恩文化和会议中心》、《拉德芳斯之端》、《柏林老佛爷百货商店》、《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西53街53号玻璃塔》,以及《无尽的塔》;边上则分别安置了6个小屏幕,以影像画面讲述建筑故事。

卢塞恩文化和会议中心
拉德芳斯之端

这些建筑项目表达了努维尔设计中的包容原则,即巧妙利用当地的湖泊、森林等自然元素,模糊大自然与人造物的边际;同时,以镜锥和自然光影赋予建筑生动的表情和张力。此外,展厅里与天空交融为一体的“塔”型纪念碑,体现出了建筑师以有形的建筑追求无限与永恒的不懈努力。

努维尔解释道,这是一种形式,“这种小的建筑正是给人一种呈现力量,头脑最初黑暗当中,最先出现的一种建筑思想是什么,它的第一个象征是什么,第一个想法是什么,在墙后面呈现的不是一种模型,而是模型之前的一个过程,一个细节诞生之前一些灵感,它的最初痕迹。所以有一些建筑可以看到它是像云雾般有一点触摸不到的,介于两个空间当中的,有一点缥缈的感觉。”

柏林老佛爷百货商店
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

“我们人也是一种场景,我们也是和历史延续有关,所以我们讲到建筑就希望它是一个场景下诞生的建筑,可以是有趣的,可以有自己的语言和个性,在法国、中国、世界各地都有相似建筑,这是官僚主义造成的,他们想要设计一种生活,但是生活就是人生,是一个人有自己的个性。我们旅行的时候可以看到每一个地方有文化差异,也有地域差异,但是我们现在看到大部分的项目,可能都很相似,因为他在强加一种所谓的风格。”

展览现场

“我想在建筑当中给大家呈现一个比较大尺幅图像,让大家进入建筑场域,带给大家一种渴望能够去现场看建筑。没有任何一个建筑是封闭的,建筑一定要在现场,进入建筑才能真正感受它,所以每一个建筑都是一个场域,一种相遇,就像电影一样,电影有不同主题,也是不同相遇诞生的。”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