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庐:笔墨是中国画核心竞争力

中国画的笔墨不是简单的笔墨形态,而是中国文化精神在绘画中的体现。

对于“笔墨是中国画家的核心竞争力”,年近八旬的画家了庐先生新近撰文表示,这是他六十年来笔墨生涯中的最大体会,“比如,清代金农的画,如果没有靠他的笔墨支撑,与农民画有什么区别呢?”“李可染先生用笔很坚实,但缺少弹性,故其仿效黄宾虹时,把活的黄宾虹画成死的,而他的弟子们又把死的画成板的。”

清代金农《山水人物册页》之一
清代金农画作

笔墨是中国画家的核心竞争力,这句话是我六十年来笔墨生涯中的最大体会,这句话本身很直白,为了使人他人更加容易接受,不妨再举几个例子予以说明:

比如,清代金农的画,如果没有靠他的笔墨支撑,与农民画有什么区别呢?齐白石和关良的画,如果也没有他们的笔墨支撑,很容易被人理解为儿童画。相反,如果我们挑一些较好的农民画,加上像金农一样的笔墨支撑,可能有的作品绝不会亚于金农。同样,我们挑一些儿童画和漫画,加以齐白石和关良的笔墨支撑,同样会为使齐、关两位为之大吃一惊。这不是很简单地说明了“笔墨是中国画家的核心竞争力“么?

齐白石人物画作品的海报
关良戏曲人物画
程十发人物画作
黄宾虹山水画

再比如,优秀的连环画家程十发,虽然他后来跻身于中国画坛,在创作上也作了积极的努力,但他的部分作品还是被一些理论家视为连环画的放大。这因为虽然他的身份做了转化,但是一些笔墨没有真正转化:线条还是连环画的线条,色块与墨块单薄而不饱满。换言之,身份的转化容易,但笔墨的转化是任何个人和社会力量帮不上忙的。至于其他如范曾等连环画家,就更不如人意了。

再比如,黄宾虹以金文的书法功底、学养去认识、表现传统和山水画的写生,其所谓“黑宾虹”作品能实中有虚,而“白宾虹”作品虚中有实,皆使人感觉到一种笔墨的生机和山水间的潮夕的气脉相通,与自然造化相吻合。相反,李可染先生用笔很坚实,但缺少弹性,故其仿效黄宾虹时,把活的黄宾虹画成死的,他的弟子们又把死的画成板的,这都不足以说明了“笔墨是中国画家的核心竞争力”吗?!

中国画的笔墨不是简单的笔墨形态,而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在绘画中的体现。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精神,无论是儒家的“温、良、恭、俭、让”、 道家的“柔弱胜刚强”、佛家的“忍”,其主流及最高境界都是“化阳刚为阴柔”,简而言之,即含蓄之中又复归于一种平和的自然状态。

它表现在艺术家的艺术行为中,就是“沉著遒劲,圆转自如;不燥不淫,腴润如玉;起伏有序,纵横如一”24个字。更具体表现在中国绘画中,“沉著遒劲、圆转自如”就是指笔下的线条要坚韧而富有弹性;“不燥不淫、腴润如玉”就是指用墨及色要呈现出一种半透明感,因而层次分明;“起伏有序、纵横如一”就是指复杂的结构和笔墨关系最终要得以和谐统一,使表现的物象自内沁透出一种鲜活的生机。这种优良的笔墨精神,使传统的书法笔墨法度和各种文化修养合力铸成。它不同于当代书法家那种类似大标语、大字报的书法,这种只求“风度”没有温度的书法,所谓“温度”就是表现笔墨的生命状态(2018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了庐画论》第二卷中对此有详述)。

当代的中国画家中,绝大多数人得到了专业院校的培养与教育,对绘画的形象把握和创作都有相当的基础,如果再注重在笔墨与文化修养上下功夫,那就很有可能在中国画创作的艺术上取得各自的成就。俗话说,打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对于中国画笔墨的学习,就需要终生的修养。这一些又很直白的话,还是希望引以为鉴。

作者:了庐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