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作为近代博物馆原型的意大利弗洛伦萨的乌菲齐美术馆向公众开放,至今已有四百年历史。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美术馆的定位与功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成都天府新区华阳街道麓湖国际社区,就坐落着一个湖畔边的城市级博物馆——麓湖·A4美术馆。
作为麓湖·A4美术馆的机构策展人李杰,他参与、见证了A4从艺术中心向非营利美术馆的转型。戴着黑框眼镜、卷发、瘦瘦高高的个子,这是很多人对李杰的第一印象。从2011年加入A4当代艺术中心至今,李杰的身份从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艺术家,转变为具有10多年策展经验的策展人和两个孩子的父亲。谈及当代策展人、艺术和美术馆的发展,李杰坚信美术馆不单是一个具有标签性的地点,更应该是一座运动的思想空间。
转变
从艺术家到策展人
“由于自己出生在一个艺术和教育世家,从小就受到家里人艺术上的影响,反而让我渐渐地对大学所学的艺术专业产生了一种反思。”李杰说,随着对艺术道路的不断探索,他发现校园中的自己还有一种叛逆的状态,觉得目前所做的艺术创作是一种自说自话的状态。“那时,我突然觉得自己现在所做的艺术创作不是那么‘可爱’了,变得非常的可疑,感觉跟人和社会的关系变得疏离起来。”李杰谈及过去时表示,那种状态让他感觉缺少一种安全感,没法给予自己一种不断创作的动力。
于是,李杰从2006年便开始进行一些独立策展实践。在跟老师、同学们做了一些实验性项目展览之后,他发现这些项目的合作不仅成就了各自的艺术创作理想,也让彼此之间形成了一种思想和艺术形式上的对话。这种艺术上的讨论加上创作本身就变得非常有意思,这也坚定了李杰从艺术家到策展人身份的转变。
“策展人最早不是来自民间,而是来自美术馆、博物馆里藏品的管理者或编排者。”李杰介绍道,社会思潮的变化也触动了策展人的觉醒,让他们认识到不能“蜗居”在博物馆、美术馆里,而是需要一些行动,这些变化促使了独立策展人的出现。对此,李杰也不断付诸行动,成了一名校园独立策展人,并在四川大学的美术馆着手一些策展工作,他与麓湖·A4美术馆的缘分就此展开。
在与麓湖·A4美术馆接触之后,李杰发现过去学习的艺术都拘束在学院范围,而在A4美术馆能直接接触到全球化的思潮,让自己的工作方法发生了改变,摆脱了身上条条框框的枷锁。同时,李杰认为麓湖·A4美术馆虽然建馆不久,但它在走非盈利这条路上非常坚定,美术馆的平台资源与馆长的思路都非常可贵。
于是,李杰在2011年初毅然来到A4美术馆,并担任了策展人,组建了A4展览学术部,建构A4年度展览体系与学术系统,持续关注和推动实验艺术发展。从2016至今,李杰担任麓湖· A4美术馆首席策展人,主要负责美术馆国际国内主题展览、个案研究、国际驻留项目的策划与组织,并持续推动国际间的艺术交流、学术研究等工作。
聚焦
孩子是成年人的解药
2008年A4 开馆两个月就遇到了“5.12大地震”,在维护场馆的同时,希望为灾区做些事情。李杰他们联合了香港的心理辅导专家团队、成都的NGO组织以及志愿者,去各地的临时灾民安置点,为孩子们举办了多场艺术互动的活动,希望通过艺术方式抚慰心灵的创伤,这也成为A4儿童艺术教育项目的缘起。
随着儿童艺术项目的持续,李杰和团队发现这样单方面输出的效果并不明显。在李杰看来,孩子们能够连接每个家庭,孩子们也可以戳破很多成年人的谎言,孩子是一种解药。它能够让成人们在很多病症当中获得自愈。“如今,儿童经常被提及。但是,他们却经常被‘忽视’,因为他们总是被其他的东西所裹挟。”李杰表示,他们做了3年关于童年历史的文献研究,惊奇地发现从过去到现在,儿童在身心发育上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是,儿童在教育方式和成人世界对他们的观看角度方面,并没有太大的改变,仅仅把儿童作为教育链条的一环而已。就像现在的中学生,艺术对他们来说已成为奢侈品,甚至成为考学加分的筹码。
“因此,iSTART儿童艺术节的启动,一方面是希望通过艺术展赋予儿童更多表达的权利,帮助他们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创作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另一方面,孩子们也会帮助我们重新认识这个世界。”李杰介绍,该项目自2014年由A4美术馆发起,每一年设置年度研究主题,策划相关主题的当代艺术展、儿童艺术展、教育论坛、特色工作坊、讲座、演出等,并广泛地与教育机构和社区合作,共同研发参与性艺术项目,让公众从美术馆的参与者转变为创造者。如今,iSTART儿童艺术节已成为A4美术馆最受公众期待的项目。
目标
美术馆是一座思想空间
“如今,美术馆所在的麓湖国际社区居民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比较高的素质。社区的工作在我看来很具体,必须要链接生活在里面的人群,让他们主动参与和讨论到社区事务中来。”李杰表示,他走访了国际上很多具有代表性的社区,他们关注的首先是共同的问题,其次是如何解决,最后才是如何共建与美化。所以,麓湖·A4美术馆倡导的并不是服务于生活的包装,而是强调社会服务,让你有更具有社会价值的行动,让你提升自己的同时,也能影响社会。
“这种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让美术馆变成一种运动的思想空间,要让人善于思考,借此了解新的文化与变化,而不是一个标签性的地点。作为策展人不能光站在艺术的视角来思考问题,更为复杂的问题在于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谈及未来的规划,李杰首先强调会继续关注更具体的社会议题,将自己的理想与美术馆的理想融合在一起,做一个真正有温度、具有地区代表性、市民认可的美术馆。其次,他希望自己能够帮助更多的艺术家、年青一代的策展人、家庭、学校与社区,更多地实现跨领域的合作和对话,共同搭建一个开放并具有公共性、社会性和坚实社会基础的艺术孕育平台。
作者:高昊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