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林立的年代,向京何以崛起?

向京被称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上最为成功的女雕塑家,她的作品不仅在艺术界享誉盛名,而且在商业上也获得了极大成功。1999年,向京作品《空房间》获得“第九届全国美展”优秀奖,她成为该奖项历史上最年轻的得奖者。2010年北京瀚海春拍,作品《一百个人演奏你?还是一个人?》以627.2万的成交价创造了中国雕塑界的拍卖纪录。毫无疑问,向京是当代雕塑界十分耀眼的一位艺术家。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当代社会,向京何以成为艺术界瞩目的焦点,她又是通过哪些步骤实现了女性艺术家的崛起?

▲向京旧照

向京,1968年生于北京,中学开始习画,后进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88年附中毕业,连续两年报考央美失利,第三次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央美雕塑系。在央美就读期间,她并没有找到雕塑创作的感觉,在茫然和惊慌中举办了一场《三月四人展》,熟料就此打开了全新的艺术世界。95年从雕塑系毕业,开始在《大众电影》杂志社任职事美术编辑,同时进行雕塑创作。99年与先生瞿广慈前往上海师范大学雕塑系任教,并且创办X+Q工作室。十年后,辞去上师大的教职前往北京,在朝阳区驼房营东风艺术区内投入艺术创作。在向京的艺术生涯中,四场展览建构起了她个人发展的主线:2005年《保持沉默》,2008《全裸》,2011《这个世界会好吗?》,2016《唯不安者得安宁》。向京以其独特的视角、对人性的敏锐洞察,创作出一系列杰出的雕塑作品。

向京用“干活”来形容自己的创作过程,不可否认,从事雕塑这门造型艺术确实少不了强悍的身体,对于一名身形娇弱的女艺术家而言,“干活”这个词可谓相当贴切。她还将创作视作理解自由、抗拒腐朽、抗拒平庸的一种方式,因此她的作品常常散发着个体纯粹的本能,而且表现出极强的超越性。对于这个时代而言,向京不仅是一位艺术家,更是一位富有哲学态度的思想家,而后者正是其作品超群出众的本源。

对女性身体的探索

“身体”是向京雕塑作品的显著标志。向京经常以青春期的少女作为创作对象,她对女性躯体的感知和把握既敏锐又精准。在她的作品中,可以感知到女性在青春期的焦虑与困惑,以及青春期的成长与伤痛。2005年举办的个展《保持沉默》惊艳雕塑界,成为向京艺术生涯里浓墨重彩的一笔。《保持沉默》的策展人冯博一如是说:“向京的创作中,有一个无法绕开的主题,成长。这种成长不是单纯的身体成长,而是一种心理的增强。”因此,她创作的女性雕塑常常表现为与外部世界的对抗。例如《处女系列》,这些处于青春期的少女们吸烟、怀孕,这样的场景在生活中并非少见,甚至说在这个年代大众已经逐渐接受了少女的叛逆。向京以此作为题材,用独特的女性视角与略带夸张的手法进行塑造,从女性的面部表情与体态可以窥探到女性的隐秘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类似群体的共鸣。

▲《拿烟的处女》 玻璃钢着色 168×64×32 2005

▲《果儿Ⅱ》 玻璃钢着色 176×52×39CM 2005

2008年的个展《全裸》延续了向京对女性身体的思考,但是作品显然已经超越了性别本身,她渐渐将创作目光转向人性。《一百个人演奏你?还是一个人?》《我22岁了,还没有月经》《孔雀》《敞开者》,作品表现的是一群裸露的、头顶光秃的女孩。这个场景中,性别被有意无意地淡化了,女性的体征被模糊了。

▲《一百个人演奏你?还是一个人?》 玻璃钢着色 140×240×240CM 2007

作品《一百个人演奏你?还是一个人?》还被拍出627.2万的高价。它表现了一群女性围坐洗脚的场景。向京创作的源泉在于探寻人与人关系中的温暖。躯体的裸露与倚靠表现了个体之间的亲近,她说:“肌肤相亲的关系经常让我觉得很温暖,和性无关,那情景只是一个引子。后来在想具体作品的时候——她们那天坐在水边——我想到水的题材,我又想起小时候和弟弟一起洗脚的场景,里面也有一种情感的东西是一致的,都是一种温暖的传递,所以做了一圈洗脚的,有种非日常的感觉。”日常生活中显然不太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场景,所以她称之为“非日常”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对现实的超越。倘若说,这件作品中还带有些许女性主题的影子,《敞开者》则彻底宣告了这一主题的终结。

▲《敞开者》 玻璃钢着色 360×360×610CM 2006

两场个展清晰描绘了向京艺术生涯的轨迹,从最初关注女性的自我禁闭与抵抗,后来逐渐将视线转移至群体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反映了向京个体观看世界方式的演进。

抵抗外在世界的虚无

“这个世界会好吗?”2011年,向京在今日美术馆向观众抛出疑问。这句话源于哲学家梁漱溟的著作《这个世界会好吗?》,她说文中描述的梁济与公子梁漱溟关于欧战的谈话使自己受到了启发,唤醒了久久盘旋在心中的某个意识。向京不再局限于人性话题,开始着眼于更大的世界格局,侧重于思考人、物、生命以及世界的关系。

展览的题目隐约透着些许悲剧色彩。作品《异境——这个世界会好吗?》呈现了一匹马的形象,这匹马十分瘦削,矍铄的目光里流露着不少哀伤和忧郁。本次展览的主题是带有悲剧性的,这匹向后回望的马儿似乎在向众人提问:“这个世界会好吗?”向京借动物之口向世界发出了呼喊。尽管这句话以问号的形式出现,但艺术家是否真的在发问,还是身处绝望与困境时她对外部世界不得不作出的反抗与思索?“这个世界会好吗?”从语言本身来看,这显然是个带有极强荒谬性的伪命题。“好”与“坏”的标准为何?当代时空里的“好”与“坏”能否涵盖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价值判断?因此,无论在广义还是狭义上,这个问题显然不太可能存在普世性的答案。向京站在历史高处,以其艺术家立场,与世界展开对谈,表达了艺术家心中掩藏的悲观与无奈。

▲《异镜——这个世界会好吗》 玻璃钢着色 215×265×120CM 2011

《异境——白银时代》将她内心的困境表现得更为彻底。作品体量庞大,尺寸为205×590×290CM。灰调肤色包裹的躯体,内部充斥着艺术家经受的痛苦与怀疑。而大象忧郁的双目再次呈现了本次展览的核心,饱满的体量形成了巨大的张力与艺术感染力,将悲剧性主题引爆向更广域的空间。

▲《异境——白银时代》 玻璃钢着色 205×590×290CM 2011

时代悲剧命运的承担者

“对于我,不安就像一个宿命,往往所有一切发生都是由不安缘起的。”不安源自天性,她能敏锐地觉察到外在世界的变动。2016年的回顾展《唯不安者得安宁》不仅是她对二十余年雕塑生涯所作的总结,亦是对外在世界所作的悲观预警。

 ▲《S》 玻璃钢着色 185x44x59CM 2013-2016

▲《右侧》 玻璃钢着色 217x81x18CM;207x58x19CM;176x50x18CM;193x57x41CM;160x79x34CM;118x74x35CM 2015-2016

艺术如人心,有时难以琢磨。艺术家超群出众,常常给人以启迪。艺术家创造艺术,艺术成就艺术家。艺术作品真实反映了艺术家的心境,甚至可以从中透见艺术家的本质,它往往比艺术家本人更加坦诚。向京作品中呈现的忧郁、悲观、无奈,实则是其个体内心最真实的镜照,镜照着一名艺术家悲天悯人的情怀,镜照着当代杰出思想家的自由和困境。从她的悲痛与情怀中又窥见这个时代的镜像,她预言着一个时代的真理,预言着一个时代的悲剧命运。向京的身份已经超越了艺术家的范畴,她是走在时代前端的思想者,她是时代悲剧命运的承担者。艺术作品代她发声,向时代吼出了一次次控诉。

作者:许文雅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