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加坡艺博会看“全球艺术中心”角逐

2023年初的新加坡,因成功举办以“玩”为主题、内设逾130场不同活动、有700多名区域内国际艺术家及策展人参加的大型艺术项目—第11届新加坡艺术周,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一月份在新加坡金融区中心的滨海湾金沙会展中心举办的首届新加坡艺博会更是博人眼球,汇集了来自35个国家与地区的164家知名画廊的艺术精品,成为东南亚地区迄今最大规模、亚太地区近10年来规模最大的艺术博览会。

当然,新加坡在艺术全产业链生态中的发力,早在2022年下半年备受拍卖市场青睐就已见端倪。当时,结合新加坡经济近年来的强势表现,其将成为新兴的全球艺术中心,乃至其将与香港形成竞争的话题讨论在各大媒体愈演愈烈。

而首届新加坡艺博会的市场表现和业绩,更让相关讨论和分析甚嚣尘上,不难从中窥见全球艺术市场格局的风云变幻和大势趋向。

01 首届新加坡艺博会令业界惊艳

首届新加坡艺博会的举办并非一帆顺风。其原定档期在2019年11月,因全球新冠疫情等原因四度推迟开幕时间,最终定档2023年年初亮相。但拖延3年的时间,恰好让越来越多的画廊对首届新加坡艺博会有了足够的了解,并愿意参与其中。

据新加坡艺博会联合创始人任天晋透露:“从最初的80至100家,到最后几乎翻了一番,逾160家。”而“作为东南亚地区迄今甄选规格最高和规模最大的艺术展会,首届新加坡艺博会的成功举办,势必为亚洲文化的当代发展创造一个决定性的时刻,并让全球文化群体聚焦新加坡”。

的确,由瑞银集团和The Art Assembly合作举办的首届新加坡艺博会成为“东南亚地区迄今最大规模、亚太地区近10年来规模最大的艺术博览会”,“这更加激动人心。”任天晋说,“放眼全球,这将有机会让更多的国际游客前来享受艺术、享受彼此见面的温情,这是一件更棒的事情。”

走进首届新加坡艺博会现场的四大展区,不论是在“GALLERIES”的画廊展区,来自卓纳画廊、立木画廊、Thaddaeus Ropac画廊、大田秀则画廊、FOST Gallery等国际知名画廊及经销商带来的精彩艺术作品,还是在“FOCUS”主题展区由画廊呈献的个展、双人展或主题策展。

不论是致力于支持成立未满6年的新兴画廊或艺术家运营的艺术空间、呈现专为新加坡艺博会创作的艺术内容的“FUTURES”部分,还是展现画廊参与、运用及展示数字科技实践的“REFRAME”部分,久违的相聚,让现场气氛相当活跃——据统计,为期4天的艺博会共吸引了超过4.2万名的参观者。

中国地区的画廊在首届新加坡艺博会表现出了很高的参与度。据统计,北京地区的参展画廊有当代唐人艺术中心、蜂巢当代艺术中心、SPURS Gallery、HdM画廊、墨斋画廊、Tabula Rasa画廊等,上海地区的有香格纳画廊、BANK画廊、东画廊、德玉堂画廊、Gallery Vacancy、胶囊上海、Vanguard Gallery、没顶画廊、LINSEED等。

由此可见,相较于亚洲其他区域的艺博会,中国画廊对于新加坡艺博会的兴趣显然更高,这也成为新加坡艺博会作为国际性活动的一大特色。

北京画廊协会副秘书长林松认为:“这一方面得益于新加坡约74%的人口是华人,在语言沟通上没有障碍;其次,同源的文化背景,意味着画廊更容易向本土藏家介绍中国艺术家的作品。”

首届新加坡艺博会的热闹还体现在其令业界惊艳的销售成果。

据主办方的统计数据显示,白立方画廊在首日便售出17件艺术作品,总价值约300万美元;圣德拉姆泰戈尔画廊售出超过100万美元的艺术作品;而首次参展的卓纳画廊,其展品销量也超过一半,总价值超过250万美元……诸多亮眼的销售业绩无不显示着当今新加坡乃至东南亚地区的文化艺术充满活力,也标志着亚洲艺术市场将迎来激动人心的一年。

而瑞银财富管理亚太区联合主管及新加坡主管August Hatecke也表示:“从我们近期的藏家调查中可见,新加坡对当代艺术的兴趣增长迅猛,由完善的经贸基础设施作为支撑,该地区有希望担当区域内乃至全球的重要艺术市场的角色。”

02 拍卖市场为何看重新加坡

东南亚地区作为全球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地区之一,尤其是新加坡作为区域内艺术市场的重要阵地,其在艺术文化产业领域先天拥有的强劲活力和丰富度等优势,让其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都备受关注。

特别是在2022年8月28日,苏富比自2015年后再度在新加坡举办现场拍卖,让全球艺术市场的关注目光再次聚焦新加坡之同时,还开启了业界对新加坡于全球艺术产业链生态中特殊地位和发展态势的大讨论。

此场拍卖会以现当代艺术为切入点,据苏富比东南亚地区董事总经理Jasmine Prasetio介绍,共推出50件拍品,涵盖多位亚洲艺术大师如张荔英、赵无极、朱德群、草间弥生及黎谱,也有国际巨匠与新星包括乔治·马修、哈维尔·卡勒加及MR等,最终吸引了逾20个地区的藏家参与,其中逾半为东南亚地区藏家,最终实现总成交额2445.912万新加坡元(约合1761.423万美元),成交率达94%。

“如此成就不仅超越预期,而且见证了整个东南亚地区的无限潜力。”之后的10月29日至30日,佳士得于新加坡的两大地标—旧国会大厦艺术之家以及维多利亚剧院与音乐厅举行规模前所未有的全球秋季拍卖预展。

此间,来自佳士得香港秋季拍卖的领衔拍品:“尚神”霸王龙化石(拍前撤拍);其他还有来自香港秋拍的精彩拍品—包括奈良美智、钟泗宾、梅忠恕、彼埃·奥古斯特·雷诺阿及马克·夏加尔等20世纪及21世纪东西方艺术巨匠的顶级巨作;来自吴冠中、徐悲鸿及林风眠等中国书画大师杰作;以及一系列顶级雅逸精品—包括瑰丽珠宝、精致名表及手袋配饰等。

这项盛事旨在积极回应东南亚买家在佳士得全球拍卖中日益增长的购藏需求,同时期待继续培养区内藏家日益丰富多元的独特品位。”在佳士得亚太区总裁庞智锋看来,东南亚艺术家的作品在最近几季的拍卖中,均取得骄人佳绩,足以说明东南亚艺术市场蕴含的发展机遇。

正因苏富比和佳士得两大国际拍卖巨鳄的青睐,让新加坡不仅被业内视为当下可与中国上海和香港、日本东京、韩国首尔等相比肩的亚洲艺术市场中心之一,而且其“无限潜力”还很有可能让它成长为全球艺术市场的中心之一。

而在首届新加坡艺博会期间于当地举行活动,并计划于3月初在新加坡举行香港春季拍卖预展的富艺斯方面也表示,新加坡作为东南亚的枢纽,就好比香港作为大中华区的中心一样,长期以来都有来自东南亚各地的藏家聚集。不过比起大中华区的市场,新加坡目前的艺术市场规模还较小,但仍有潜力成为亚洲的另一个艺术之都。

以往新加坡及东南亚地区的收藏家偏好收藏东南亚地区的现代艺术作品,对于东南亚以外的艺术品并不太感兴趣,但随着新一代藏家的崛起,以及社交媒体、资讯传播的发达,新加坡的艺术生态也逐渐在改变,国际当代艺术开始受到当地藏家的青睐,他们的收藏品位也渐趋多元化。

再加上新加坡近两年已成为全球最快速发展的经济体之一,其文化产业也将随之蓬勃发展,并吸引国际画廊和大型艺术博览会进驻。

我们也注意到,有越来越多经济实力雄厚的亚洲资深藏家移居新加坡,顺势推动了其艺术市场的发展。未来富艺斯将继续在新加坡举办各项活动,并与当地藏家开展深度交流。

03 新加坡 vs.香港:角逐全球艺术中心?

有消息声称:香港位居全球第三金融中心的地位,在某机构最新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排名中被新加坡反超;而且自2015年开始便有不少跨国公司将其亚洲总部从香港迁至新加坡或者新设在此。于是,艺术市场中悄然掀起一股“新加坡中心论”,而新加坡将在金融和艺术方面赶超香港的言论已是满城风雨。

对此,艺术市场学者、收藏家梁晓新认为:

首先,当代艺术品拍卖的核心竞争力是专业、高效、资源丰富的国际化团队,需要拍卖公司与重要画廊、经纪代理人、艺术评论、媒体等不同的产业环节开展充分的合作,而当代艺术拍卖已在香港深耕多年,由此积累的经验和资源是目前其他新兴市场无法比拟的,所以香港仍会保持当代艺术品交易中心的地位.

其次,其他新兴市场会在三五年甚至更长的一段时期内,在助推香港市场发展或者为其查漏补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从而使整个当代艺术品板块向更专业、更精细的区域分工方向发展。”

与梁晓新持类似观点的业界专家和学者并非少数。如在林松看来:

从艺术市场发展的角度来看,选择开辟新加坡市场,是国际拍卖机构商业运营和布局中的一个重要备选方案。因为当某一重要的交易中心受到来自各方不利因素的冲击和影响,就需要寻找像新加坡这样的新兴之地作为缓冲带。

但新加坡要想成为全球艺术品交易的另一大中心,甚至替代香港,这既非只要有资金就可以,更非短期内就能实现的。因为市场资源的积累和氛围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尤其于文化和艺术相关的产业更是如此,需要整体产业生态系统的建立、完善,香港已经有那么多的国际知名画廊存在和那么多年的运营经验,这是金融初兴的新加坡所不具备的。

更为有趣的是,对于苏富比在新加坡的拍卖,在林松看来还是“略显仓促的”。“不仅拍卖规模小,而且成交也一般。很像是为了抢占市场先机而做出的应急反应,甚至给人临时增加一场小拍的感觉。”林松分析认为,“从商业的敏感度来讲,此举无可厚非,但其最终效果有待观察和思考。而佳士得的新加坡预展,类似其在北京、上海、台北等重要城市举行的拍卖预展巡展,其开拓性更需拭目以待。”

俯瞰整个亚洲市场,结合2022年9月2日至5日,宝玑与弗里兹艺术博览会再次携手,于首尔江南区的COEX会展中心成功举办新一届的艺术博览会,林松认为:

”不管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不管是在新加坡还是首尔,西方画廊和资本的一系列举动说明亚洲艺术市场的份额够大、潜力够强。而当香港市场逐渐成熟,下一个目标又只能在拥有许多大型企业或财团,喜欢艺术品收藏,还要充满活力的国际化大都市进行选择,东京、首尔、新加坡,三者对比,谁更合适,不言而喻。这是典型的市场布局,值得业界深入研究和积极参与。”

04 未来趋势,谁更具吸引力?

尽管从现状和短期表现来看,业界一致认为,香港仍将稳居全球三大艺术中心之一的宝座,而新加坡的快速发展也很难赶超香港。但从长远来看,如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则认为如果香港仍无法摆脱当前颓势,其在很多领域与新加坡存在的替代关系中,很有可能会被新加坡超越。

首先,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经过现代金融生态链持续锻造的艺术品,已与房地产、股票一样,是具有通货属性的金融资产,有保值、增值的功能。所以,艺术市场的表现一定与金融市场的发展相辅相成。尤其是艺术品拍卖作为资金密集型的行业,更需要金融的支撑,所以金融市场的活跃度越高,艺术市场就会表现得越好。

而且在同样开放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相较于房地产和股票的强地域限制性,艺术品更具流通性,所以艺术品虽然在整体金融资产中的占比并不大,但它更能直接、快速地反映金融市场的变化,是经济发展中一个非常具有显示度的风向标。当初,香港艺术市场的火爆,与如今新加坡艺术市场的走热,都是金融市场发展的趋势所致。

魏鹏举分析说,而作为新兴国际金融中心的新加坡,如今正在崛起,并隐隐有超越香港的趋势;香港在此领域的现状则令人担忧,尤其在国际关系上的阻力,更有利于新加坡的崛起。所以,新加坡在全球艺术产业生态中的地位如今正通过一系列大型活动、展览、艺博会和拍卖日益明确,而香港则在艰难地维系以往的市场表现。“

其次,从艺术市场本身的发展状态来看,在过去的一二十年间,香港作为全球的艺术品交易中心,尤其是中国艺术品乃至东方艺术品的交易重镇,香港正好是中国内地与国际市场的连接点,并且内地市场业已发展成为香港拍卖的重要支撑,但由于近10年来内地市场的持续且深度调整而表现疲软,连带让近几年的香港拍卖也乏善可陈;并且显而易见,香港市场在未来5年甚至更长时期内都会因此难有更大程度的发展。

通过对比分析,魏鹏举认为,反而是对中国藏家的依赖度不高、全球化程度却很高的新加坡市场,“近两年在快速成长,并赢得了全球市场的青睐,而且在未来趋势上,新加坡更具吸引力。”

“当然,如果香港的整体社会环境更加稳定,尤其是香港和内地的宏观经济能够稳定发展,二者的联动性由此不断增强,从而使香港能够保持它不断上升的发展态势,无论是其国际金融中心还是艺术交易中心的地位都不会被动摇。”魏鹏举表示,如果香港的颓势止不住,则其未来自然令人堪忧。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