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藏家涌入艺术品市场

愿意走进拍卖行、画廊、艺博会的中国年轻人正变得越来越多。

大型拍卖行是这一趋势明显的受益者。2022年,苏富比拍卖行全年累计成交额达80亿美元,创成立278年来新高,当中新一代藏家的涌现尤为显著,40岁以下的竞投者创新高。同期,另一家拍卖公司佳士得全年成交总额则高达84亿美元,新一代年轻藏家成为业务增长的重要助推力:35%的买家为首次参与佳士得拍卖,其中34%为“千禧一代”买家,这个数字在2021年为31%,亚太区新藏家群体增长速度最为迅猛。

那些频繁出现在拍卖会场里的年轻中国面孔,正在成为艺术品市场新的增长“引擎”之一。与过去习惯“藏而不露”、颇具神秘感的藏家相比,这群擅用社交媒体的90后、00后将艺术收藏这一话题推至大众面前,同时改写着拍卖行、画廊、展览等构成的行业交易链条。

01 娃娃卖得特别好

“去年大家不管在展会,还是在拍卖行,见面都会打招呼说那些娃娃卖得特别好。”厉蔚阁亚洲(LGDR & Wei)联合创始人兼主席、前佳士得亚洲区主席魏蔚对《第一财经》YiMagazine说。去年春天,魏蔚随画廊于香港巴塞尔参展,开幕才半天,会场的“娃娃”们就率先“卖光了”,这件事让她记忆犹新。

魏蔚和同行们聊到的“娃娃”是一种概括性称呼,指的是以雕塑、绘画、版画等艺术形式呈现的卡通形象,比如日本艺术家奈良美智笔下眼神略带挑衅的小女孩、西班牙艺术新秀哈维尔·卡勒加创作的大眼仔、双眼画着两个“X”的KAWS玩偶等。这些在拍卖场上格外走俏的作品有一些共同点:它们都是当代艺术作品,具有鲜明的色彩、“卡哇伊”的风格和高辨识度,在亚洲不乏年轻藏家和粉丝。

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上,市场表现最好的主要为50后、60后艺术家作品,而油画是其中成交额贡献最高的媒介。《艺术市场通讯》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00年以来,拍卖市场总成交额最高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主要有曾梵志、张晓刚、周春芽、陈逸飞、刘野等。以已离世的华裔画家陈逸飞为例,他的作品主要集中在100万-500万元这一区间,个人最贵作品拍卖价格一度破亿元。

这些艺术家作品的藏家同样集中于50-70后,他们财力雄厚,偏向于古典又现代的审美,是艺术收藏市场的主力。而他们的子辈也深受时代和环境影响,他们通常拥有留学背景,更活跃的社交媒体参与和更早的入场时机,在收藏上呈现出与父辈截然不同的取向。

“我知道那些是很好的作品,我也知道它们很贵,但我觉得和我没有什么关系。”年轻藏家、ART021(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创始人应青蓝对《第一财经》YiMagazine表示,对于父母热衷的陈逸飞、冷军等人的作品,她会认为有“距离感”。

在年轻藏家的审美取向上,应青蓝和魏蔚有类似的观察:“我觉得大家好像都想要生活在一个彩色泡泡中,所以卡通潮流、彩色的东西在艺博会上会更容易被年轻人接受。”

在中国,以推广当代艺术为宗旨的ART021已成立10年。成立之初,应青蓝并没有在会场上看到如此多的年轻藏家,因为“那个时候大家会倾向于觉得艺术很遥远”。随着中国艺术市场的高速市场化、资本化,以及各类艺术平台对藏家的普及教育,看艺术展如同看一场电影、听一场演唱会一般,逐渐成为当下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ART021提供的数据显示,许多来到艺博会现场的新藏家年龄都是25-30岁之间,远低于海外藏家的平均年龄。

魏蔚的女儿是一个标准的00后,也是一个年轻的“娃娃”收藏家。在母亲的熏陶和资助下,她目前已经入手了两幅奈良美智的作品。在中国,许多90后、00后藏家都有着类似的背景:他们享有家庭积累的财富,从小就受到上一辈收藏习惯的影响。

尽管新一代年轻藏家群体展露出了对“娃”类艺术品的偏爱,但几位受访者均表示,90后、00后藏家最大的共同点其实是“有个性”“难以定义”。相较于70后、80后和更早的藏家,应青蓝对新一代藏家的观察是“可能更没有包袱”,自我取悦在艺术品的购买决策中占据极大比重。“我觉得他们的品位可能和国际更接轨,他们不看东方还是西方,不看国籍,会更包容一点,只看画面、看故事、看有没有共鸣。”

李玲珑是一个乐于分享的00后收藏家,也是一位小红书博主。在社交媒体晒出的收藏中,她最中意的是一件源自清朝嘉庆年间的古董衣,它被李玲珑从一家英国拍卖行觅得并高价买下,衣服的原主人据说是一位一品诰命夫人。除了清代古董衣,李玲珑的藏品还包括点翠工艺做成的发簪、金箔点缀的西洋扇、来自古埃及的雕塑等。

对李玲珑来说,收藏本身的乐趣,大过了对潮流的追逐,以及艺术品带来保值/增值的期待。而她则代表了一批典型的90后、00后年轻藏家,不同于上一辈藏家对名家、藏品价值和收藏脉络的重视,他们的收藏更多是“出于本心”。

对于藏品的选择,李玲珑有自己的一套判断标准:尽管身边不乏热衷于当代艺术的藏家朋友,但她更偏爱那些上了年头的东西。她不在乎作品是否出自名家,但力求藏品年代跨越百年以上,能展现出相当的精细度。

“我喜欢那些古老而细腻的艺术品,它首先得非常精致,或者它代表了一些失传的技法,比如某种刺绣的针法,或者矿物质染料,这些是现代人做不出来的,我之所以收藏它们,就是为了不让历史的记忆随着时间消散。”李玲珑说。

02 要艺术,也要时尚

与上一代艺术品藏家相比,90后、00后新一代藏家的另一显著特点,是对珠宝首饰、奢侈品的喜爱和理解。实际上,购买奢侈品和投资艺术品的很有可能是同一群人,或者是潜在的购买力。有越来越多年轻人不仅在品牌门店和官网购买奢侈品,他们还会前往拍卖行这类二级市场,争夺那些比量贩奢侈品更稀有的珠宝和手袋。

李玲珑就有不少参与珠宝拍卖场的经历,她习惯于挑选一些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珠宝,比如法国玛丽王后、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佩戴过的首饰,并将它们作为礼物送给母亲。“一些国家在大革命后经历了政体的嬗变,王室成员去世后的遗产会被拿出来拍卖,我就会去买这些珠宝。”李玲珑说。

“我们发现,一些年轻藏家对二手藏品持有更加开放的态度。他们会研究自己感兴趣的珠宝,并乐于在几季之后重新出售这些物品……站在投资角度,古董珠宝和经典珠宝供应有限,部分甚至凤毛麟角、独一无二。更重要的是,这些珠宝有清晰可靠的来源,而它们的过往收藏历史或可使这些珍稀瑰宝更有吸引力。”苏富比亚洲区珠宝部主管颜咏芝对《第一财经》YiMagazine说。

苏富比去年发布的全年拍卖成绩报告显示,奢侈品类别总成交额达破纪录的23亿美元,是2021年的两倍。上拍的奢侈品品类比往年更加丰富,包括洋酒及烈酒、钟表、手袋及配饰、街头服饰等,珠宝的总成交额达5年来新高。

今年2月,苏富比还举办了名为The Luxury Edit的系列拍卖活动,形式包括现场与网上拍卖,涵盖钟表、珠宝、手袋等多种品类。其中,“珍贵珠宝”现场拍卖以珠宝中的几何美学为主题,展出曾在1920-1930年代、1960-1970年代等流行的旧藏,其中许多都是停产的经典设计及罕有款式。作为香港苏富比开年首场现场拍卖,成交额突破亿元。

同期,华人置业创始人刘銮雄也与苏富比合作,以“收藏之道:刘銮雄珍藏绝品手袋”为主题,拍卖76只爱马仕和1只香奈儿。这场亚洲目前规模最大的单一藏家手袋拍卖,最终以“白手套”(指拍卖专场达到100%的成交率)收官,总成交额达2520万港元。

奢侈品与艺术品的联动不是什么新事物。2023年年初,Louis Vitton将草间弥生的仿生机器人搬到了纽约第五大道的门店,机器人头顶着这位日本当代艺术家经典的红色南瓜,手持画笔在橱窗上作画,引发了社交网络上的传播热潮。而在拍卖场上,94岁的草间弥生已属于在世艺术家中的佼佼者,其作品《无题(网)》在去年的富艺斯纽约春拍上以近1050万美元成交,刷新了她个人的世界拍卖纪录。

对于奢侈品品牌来说,借助当代艺术家们的名气是一种营销策略,同时还能保持品牌的独特形象。另外,艺术圈也意识到了近年来年轻人对于奢侈品的消费热情高涨,各大奢侈品集团近年来的财报便是佐证。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近年来双方的联动越来越紧密。

魏蔚加入厉蔚阁以来,一些奢侈品品牌已经陆续表明合作意向。“好几个知名品牌找到我,有意把客人带到厉蔚阁来做活动,但具体细节还有待考量。”魏蔚说。还有许多艺术品行业的高层,本身在入行前就有时尚圈的背景和资源,比如去年出任苏富比中国区董事总经理的钱进,此前就担任过奢侈品电商平台Farfetch的核心管理人员。

03 市场在改变

年轻藏家的崛起正倒逼传统艺术交易机构做出改变。苏富比和佳士得们近年来不得不采取诸多措施,以新的姿态顺应变化。为更好地吸引中国年轻群体,这两家拍卖公司十分注重社交媒体推广,比如通过小红书发布拍品的相关资料和视频,与年轻藏家分享拍卖咨询和市场消息。佳士得拍卖官陈良玲因中英文切换流利、气质优雅“出圈”,如今俨然是佳士得接近年轻人的社交媒体“流量密码”。

各大画廊也在主动向年轻藏家靠拢。以魏蔚所在的厉蔚阁为例,她坦言,这是一家以代理蓝筹艺术家(指受国际认可、作品价格相对高昂的大师)为主的画廊。对这家画廊来说,90后、00后藏家所贡献的总营业额现阶段相对较低,但在其代理与合作的某些艺术家身上,这些年轻人又能成为消费主力军。

因此,厉蔚阁也有策略地拓展与新生代、新兴艺术家的合作。据魏蔚透露,即将在龙美术馆举办亚洲首场美术馆个展的美国艺术家乔尔·梅斯勒(Joel Mesler)就格外受到亚洲年轻藏家追捧。他以用色大胆、明艳而充满热带风情著称,韩国偶像组合BigBang的成员T.O.P也是他的粉丝。

厉蔚阁与乔尔·梅斯勒的合作始于数年前,也印证了画廊对年轻藏家崛起这一新兴市场的判断。“我们当时看到了年轻藏家冒头的趋势,但他们的财力相对有限,往往在几万美元至50万美元这一区间最为活跃,与新兴艺术家的板块完美契合。”

不仅是厉蔚阁,近两三年间,佩斯、高古轩、里森画廊等国际知名画廊都在非常积极地吸纳新兴艺术家。以里森画廊为例,2021年以来,这家历史悠久的国际画廊相继代理了两位1986年出生的艺术家,加勒特·布拉德利(Garrett Bradley)和李然。

“年轻藏家对年轻艺术家可能更感兴趣一些,因为他们或多或少在生活和成长经历上有所共鸣,其中一些藏家和艺术家甚至是朋友关系。”里森画廊中国总监董道兹对《第一财经》YiMagazine解释说。

拓展年轻藏家市场则是ART021成立之初的愿景。不同于传统艺术平台对年轻化转型的追求,10年前,ART021由三位中国85后藏家创办,这决定了ART021自诞生起便自带年轻的基因。为此,ART021专门设立了一个名为Apprpach的板块,邀请全世界新冒出来的小画廊来艺博会策展,低价给他们一定的展示空间,其中很多画廊主都是预算有限的90后。“年轻人开的画廊也不一定不好,我们也要给他们机会。”应青蓝解释说。

除引入年轻的画廊外,ART021还设立了名为Young Artist of the Year的奖项,鼓励和扶持年轻艺术家。他们还一度成立了“年轻藏家俱乐部”,邀请类似于VIP的年轻人聚在一起聊艺术,比如哪位艺术家的作品更好等。但由于后来年轻藏家的数量“实在太多”,主办方认为已经无法做到一对一沟通,这个项目就被关停了。

此外,ART021的野心并不仅仅是藏家圈金字塔顶端的那群人。在ART021的会场中出现的艺术品,其中既有价格上亿元的名家大作,也有价格仅千元的艺术衍生品。他们认为,这种价格设计可以帮助平台照顾到不同层级的消费人群。

近两年,ART021就相继和泡泡玛特、Bear Brick等潮玩品牌跨界合作,面向年轻藏家出售玩偶、版画、纸上作品等衍生品。应青蓝认为,和Bear Brick合作的主要意图是“破圈”——从入门级爱好者攀爬到藏家的金字塔顶端需要时间,一些年轻人要慢慢来,而衍生品提供了一条通路。

年轻人的消费力经历了从被质疑到被认可的过程,在艺术品行业也是如此。但年轻藏家的不稳定性依然让部分从业者感到顾虑,“有可能需要花上更多时间才能完成最终交易,还可能出现改变购买决定的现象。”董道兹说。

也许这提示了年轻藏家所带来的艺术品交易市场窘境,他们有着惊人的购买能力和潜力,也有自身的审美趣味,但其中大部分年轻人可能并不会消费曾经传统中国藏家消费的昂贵艺术品。艺术品市场,仍然在等待他们的成长。

作者:第一财经记者 陶紫东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